上海机械设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温州市潘桥华龙家具厂

巨头争霸工业互联网平台富士康BEACON如何出道

2021年07月23日 上海机械设备网

巨头争霸工业互联网平台 富士康BEACON如何出道?

近日,工业互联网界的巨头们动作频频,GE或出售Predix,西门子和阿里云合作入华,8月11日富士康的BEACON首次外部赋能,应用于安防企业。

不论行业格局如何变化,中国和欧洲国家都在为工业互联网助推。从国内政策层面来看,自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之后,支持力度继续加强。

2018年4月27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至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APP,全面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制造业关键业务环节的重点需求;7月9日,工信部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主要任务包括制定标准、培育平台、推广平台、建设生态和加强管理五方面内容。

而一个国家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根基是其工业水平达到了普遍数字化的程度。其主要基础包括传感控制、数据采集、工业标准的广泛应用,甚至包括高级技工的大量成长,而这一切恰是中国现在正在逐步具备的,不过这条路任重道远。

工业互联网是在工业数字化的基础上给各个行业输送云端存储、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的能力。一位工业互联网业内人士介绍说:“工业互联网的重点是夯实工业的数字化能力,互联网是如虎添翼的翼,工业数字化才是这只猛虎,而不是相反。否则即便是如此重资产的行业也会出现概念泡沫,值得警惕。”

三大体系竞争

目前在工业互联网这个领域中的企业主要是行业巨头,笔者梳理后将这个领域存在的业务形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国际工业巨头,比如以GE、西门子、思科、富士康为代表的大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自身长期在重轻工业有深度的技术能力,为了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而定制相应的系统,可以说他们企业本身就是工业系统的最佳用户。

目前这些巨头不满足于自己系统只服务于自己或者少部分大型企业,希望开放整个系统的能力,让各国的中大型,甚至中小型企业都接入他们的标准。事实上,这样工业级的整体数字化优化方法并非是近几年的新鲜事。

早在1998年,华为就采用了IBM业务流程的方案,全面优化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管理等。虽然当时的优化和互联网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大型工业企业业务优化的本质是一样。当然现在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野心是希望能够在工业领域通过较低的边际成本获得整套系统的规模效应。

第二类仅在企业自身应用的工业数字化系统。这里指的主要是日本企业,日本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精细化运营能力在国际上首屈一指,只是他们在互联网领域没有大型企业参与牵头。

事实上,日本企业在工业数字化领域可以说在世界前列,比如,日本提供了全球52%的工业机器人。

第三类是专门做第三方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公司,这类公司在国内较多,目前总体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

第三类企业或基于原有的制造业基础,或基于积累的软件技术,多面向垂直行业定制工业系统。比如,以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公司往往先聚焦智能工厂,通过制造流程的智能化、虚拟化来提升生产效率。美国的软件公司PTC的重点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直跟踪产品并分析用户体验,然后反馈优化,PTC在工程设计、制造、零售等领域有深厚耕耘。

另外,在产业标准方面,德国企业和美国企业早早起步。2014年,美国的AT&T、思科、GE、IBM、英特尔联合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之后也有不少企业相继加入。德国由政府牵头在建立工业4.0的产业标准。国内近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中也提到,“要建立与德国工业4.0平台、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对标机制,加快国际标准的国内转化,支持标准化机构及重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平台标准国际对接。”

引领者说2019生鲜行业风向论坛

2017世界骨科创新大会暨展览会

2017中国共享汽车国际峰会

2017年辽宁国际电商节